|
2025/04/01 20:10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
清明連假將至,許多人規劃出遊,搭乘交通工具最怕暈車來攪局!藥師陳怡安接受《美醫誌》採訪指出,預防暈車除了使用暈車藥、暈車貼片,也可以透過一些方式來改善,如選擇合適座位,儘量坐在前座;減少視覺刺激,別在車上滑手機或看書;在安全前提下適時開窗,讓前庭知道「身體正在移動」;以及避免酒精、咖啡等飲食。
什麼是動暈症?
陳怡安表示,我們身體能夠保持平衡,主要是依靠「內耳前庭系統」,系統會接收身體移動的資訊,並將訊息傳遞給大腦,然而當前庭系統接收到的訊息與其他感官產生衝突時,大腦無法正確處理資訊,就容易引發暈眩、噁心等症狀,也就是所謂的「動暈症」。
例如,搭乘交通工具時,雖然身體因為前進而感受到晃動,但如果此時眼睛專注於車內的固定物品上(例如手機或書本),視覺訊號顯示身體「沒有移動」,這時候前庭系統與視覺系統的感知發生不一致,就有可能引發暈車症狀。
容易暈車族群
陳怡安說,部份族群對於暈眩的耐受度較低,較容易受到動暈症的影響,包括:
●6~12歲的兒童:前庭系統尚未完全發展,較容易對移動環境產生不適。
●孕婦:因荷爾蒙變化影響平衡感,較易產生暈車反應。
●偏頭痛患者:本身的神經傳導對於刺激較為敏感,容易誘發暈眩。
●平衡功能較弱者:如內耳功能不穩定的族群,較容易受到環境變化影響。
陳怡安表示,目前市面上的暈車藥主要分為口服藥與貼片兩大類,作用原理是抑制前庭系統向大腦傳遞暈眩訊號,減少動暈症的發生。短程旅遊可選擇一般口服暈車藥,長途旅程則可考慮長效型口服藥或貼片,而貼片型藥物效果較持久,但可能會引起口乾、視力模糊等副作用,因此需謹慎使用。建議出遊前先找專業醫師或藥師諮詢,根據個人體質、旅遊天數及交通工具規劃適合藥品。
不吃藥防暈車4撇步
除了使用暈車藥,陳怡安也分享防暈車不吃藥4妙招。
1.選擇合適座位
搭車時坐在前座,可以減少視覺與前庭系統感官的不一致,也因此通常駕駛會比較少暈車,原因在於前座者視覺、前庭都能夠即時得知路況,身體可以預先做好準備,例如知道「正在準備轉彎」、「等等可能需要煞車」,因此後座者才會較容易暈車。
2.減少視覺刺激
盡量看遠方的景物,將視線固定於遠處的某一個定點,減少視覺晃動的不適,避免在交通工具上滑手機或看書,也可以戴上墨鏡或閉眼休息,減少視覺與身體感受的不協調。
3.保持空氣流通
在安全前提下適時開窗,除了保持空氣流通,靠窗的座位也可以透過感官,感受風吹在身上的感覺,讓前庭知道「身體確實正在移動」,避開誘發動暈症的環境因素。
4.避免刺激性食物與酒精
出發前及旅途中都盡量不要飲用含酒精的飲料,由於酒精會降低平衡中樞處理訊息的速度,可能使動暈症更加惡化。此外也要減少含咖啡因飲料的攝取,避免過度緊張、焦慮。
另外,陳怡安提醒,使用暈車藥或暈車貼片最好在出發前30~60分鐘就使用,讓藥效在旅途開始時便能夠發揮作用;並注意暈車藥可能與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如併服有抗組織胺成份的感冒藥可能加重嗜睡;安眠藥、鎮靜劑增強中樞神經抑制作用;暈車藥可能影響眼內壓或泌尿功能,青光眼、攝護腺肥大患者慎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