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30 19:30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
糖友常有肥胖問題,而肥胖者也較容易罹患糖尿病。書心健康管理診所院長許書華醫師指出,體脂過多時,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使得血糖調控變得困難,增加糖尿病風險,或是因為糖尿病加劇體重增加,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應注意糖胖症常見症狀,包括:腰圍不明變粗、疲倦、食慾難以控制、頻繁口渴與排尿、皮膚變化。所謂糖胖症是指身體質量指數(BMI)﹥27 以上的糖尿病病友。
●腹部脂肪堆積:即使沒有明顯增加食量,腰圍卻持續變大,可能是胰島素阻抗導致脂肪囤積的跡象。
●疲倦與無力:血糖調控異常可能影響能量代謝,即使有充足的睡眠,仍感到疲倦、無精打采。
●食慾難以控制:胰島素異常會干擾食慾調節機制,使得感到頻繁飢餓,特別是對甜食或精製碳水化合物的渴望增加。
●頻繁口渴與排尿:當血糖過高時,腎臟會試圖透過排尿來排除多餘的糖分,導致口渴感增加並頻繁上廁所。
●皮膚變化:胰島素阻抗可能導致皮膚變黑(如頸部、腋下、關節處),這是糖胖症的早期警訊。
5 招防糖胖症 飲食、紓壓及運動不可少
如何預防糖胖症?許書華提供 5 建議,首先最基本的便是飲食調整,減少精製糖攝取,避免含糖飲料和高糖點心,選擇不加糖的飲品,如無糖茶、黑咖啡,同時建議改吃低 GI(升糖指數)食物,如糙米、地瓜、玉米,穩定血糖;再來,應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延緩血糖上升、促進腸道健康,建議每天攝取足夠的蔬菜;第 3,應控制食量,採用「211 健康餐盤」,養成 7 分飽習慣,避免暴飲暴食。
許書華進一步提到,除了飲食上調整外,也應規律運動,提升代謝與胰島素敏感度,建議每週至少進行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腳踏車,並適時加入重量訓練,可提高基礎代謝率,幫助脂肪燃燒;除此之外,由於長期壓力會導致皮質醇(壓力荷爾蒙)升高,促進腹部脂肪堆積,因此應保持良好作息,每天保持 7 - 9 小時睡眠,並透過冥想、深呼吸或瑜伽,緩解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