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類動物(魚蝦、貝類等)大多數是排氨動物(ammonotelic),含氮排泄物具有毒性,於高密度養殖及封閉的海水系統(如海洋博物館的展示水族缸)中極易大量累積致造成危害。
今年二月版海生館簡訊中李良修博士也提過目前尚無經濟、有效的方法可以解決水產動物排泄廢物的問題,而不論是物理機械法、化學法,甚至是利用硝化細菌分解的生物法皆有其利弊得失,然而在大自然中卻有一項可對付水中無機廢物(氮、磷)的法寶-藻類。在目前環保意識高漲的時代,能夠將生物生長所產生的排泄廢物導入自然界中分解循環、再利用的過程中,使物質生生不,息分是資源永續利用的最佳途徑,並符合海生館推廣海洋生態保育的目,標而藻類,循環水系統正是一個等待開發利用的新方法,以下即概要介紹以藻類處理水質的功 能。
不論是海洋或淡水的藻類都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鹽以維持成長並構築其身體組織,對水生動物而言,多餘的氮、磷肥卻會造成環境的惡化。氮鹽的來源十分廣泛,動物排泄物,腐爛的生物體都可以能產生不同型式的氮源,藉由藻類利用氮、磷鹽於成長代謝的途徑,使動物排泄物轉變成植物體部組織,不但可再次利用(供一級消費攝食),又可淨化水質,加速有機質循環,甚至兼具觀賞展示功能(相信潛水者都知道美妙的海底世界若缺少了搖曳生姿的藻類將會遜色多了),另一方面藻類代謝過程中還會產生氧氣(硝化細菌在氧化消耗氨時同時也增加氧氣的消耗量)以及一些必需維生素,這些都是單獨使用生物(細菌)及非生物(物理、化學法)過濾系統時所缺乏的優點。
早在西元1975年即有科學家以藻類作為控制水質的想法,但實際的運用寥寥無幾,尚未完全發揮藻類最大的處理潛力。其實利用藻叢(Algal Turfs )取代細菌過濾來淨化水質的觀念是源自「熱帶珊瑚礁生態」的啟發,珊瑚礁是地球生態系中最主要生產力中心(因此區光合作用旺盛),珊瑚礁區提供藻類充足的陽光及附著點,而強勁的渦流使此處物質循環快速,能量轉換率提高,較諸其他環境(大洋、沙漠、陸地)有更好的生產力。而其中擔任生產者的小至共生於珊瑚中內的微藻,大至附著礁石上的數百英吋高的馬尾藻皆可經由光合作用產生源源不絕的 能量。
將藻類,循環水系統實際運用於水族館的水質控制,目前已有一些國家正大力推廣研究(如附註),當然他們也遭遇了某些難題: (1)藻類的光合作用效率很難控制得宜。(2)必須具備極大的空間和高的藻類量才能使處理水質的效率達到理想的目標。(3)某些藻類可能會分泌較不利生物的有機物質。除此之外,就目前已建立的循環水設計中有下列幾點要注意的。首先由於自然界的環境是屬於開放式的大型生態系,族群自然演替配合著生競爭(如天敵),自然可以達到生物量的平衡,但在人為封閉海水系統中,我們必須定期以人力控制藻類的數量(修剪移除生長太茂密的植株),且藻種的選擇以體型稍小,生長迅速的種類為優先目標,因為植物的密度太高可能會造成水族缸物質循環率下降,也阻礙了觀賞的空間。其次好的藻類循環水系統必須供給充足的陽光(光線)及適當的波流作用,以提昇系統生產力,使藻類可源源不絕產生氧氣並移除動物不需要的二氧化碳和含氮廢物。而我們也可藉由改變藻類數量,波流大小及光度、光週期來控制藻類處理水質的效率。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