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2/16 20:15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
泡澡,是把身體浸泡於水中的一種洗澡方式。天冷泡澡是極致的享受。六福堂中醫診所表示,泡澡能促進氣血循環、增強淋巴代謝,最佳的泡澡時機是飯後歇息 2 小時後。若是剛吃飽時泡澡,可能引起消化機能障礙、造成消化不良;空腹或過於疲勞則容易引起虛脫噁心。
六福堂中醫診所提到,泡澡能透過水溫的熱能,對皮膚、肌肉、經絡穴位進行刺激,促進全身氣血循環、增強血液和淋巴的代謝,並放鬆肌肉、緩解痠痛疲勞。同時,針對不同的病症狀況,也可搭配不同功效的藥材,使藥力經由局部皮膚吸收,達到輔助的療效。
泡澡 3 要素
●溫度:大約掌控在比人體體溫略高即可(約 40°C 左右),以溫和的方式刺激副交感神經,讓血管放鬆擴張,促進四肢末梢血液流通,改善手腳冰冷等現象。
●時間掌控:理想的泡澡時間約 20 至 30 分鐘,每週 2 - 3 次即可。建議可先泡全身浴,再泡半身浴,讓身體分段降溫,避免自律神經紊亂,泡澡後體溫和環境溫度落差過大,調節不及造成頭暈、著涼。
●泡澡時機:最佳泡澡時機是飯後歇息 2 小時後。剛吃飽時,血液會往脾胃等消化系統聚集,此時泡澡會使血液再往人體全身散佈,引起消化機能障礙、造成消化不良;空腹或過於疲勞則容易引起虛脫噁心。
泡澡常見誤區
●清潔過度:一般在泡澡前後都會習慣先清洗身體,但其實泡澡時就會帶走一部分皮脂,因此清潔次數過多反而會造成角質蛋白變性脫落、細胞間脂質流失,導致皮膚過敏或乾燥搔癢。建議可在泡澡前使用成分單純的沐浴露簡單清洗,避免過度搓洗,對皮膚造成傷害。
●溫度過高:過熱的水溫會加速破壞皮膚角質層,使皮膚變更加乾燥,加上天氣寒冷,造成出現搔癢等不適反應;另外,過高的溫度也可能過度刺激神經,導致血壓升高造成暈眩。建議泡澡時,可準備冷毛巾置於頭頂,以預防腦部血壓過高。
●時間過長:泡澡時間過長除了造成皮膚乾燥,還會使血管收縮讓四肢血流減緩,進而感覺發冷,讓人不知覺又提高水溫、拉長泡澡時間,導致自律神經調整紊亂,進而可能造成血管在平時也處於興奮收縮狀態,手腳更容易冰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