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
今天 21 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是一年當中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在氣溫與濕度持續攀升的環境下,熱傷害風險也隨之上升。
國民健康署提醒,高風險族群要注意,幼兒、長者、戶外工作者及慢性病患者,就算未直接曝曬也容易導致體溫無法有效散熱,嚴重時會導致器官衰竭甚死亡。為預防熱傷害,應牢記「涼、補、心」三字訣。
保持「涼」爽
穿著寬鬆、涼爽的淺色衣服,外出時佩戴帽子、陽傘等物品;室內適時開啟電扇及窗戶達到空氣流通,冷氣建議溫度設定在 26 - 28 度。
「補」充水分
適時主動補充水分,別等到口渴才喝水,那時身體已經處於缺水狀態;避免攝取含糖或酒精飲料,讓飲水成為日常好習慣!
提高警覺「心」
隨時留意中央氣象署發布的高溫警訊,避免在上午 10 點至下午 2 點的炎熱時段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
國健署提醒,若周遭的人出現熱傷害徵兆,像是過度流汗、體溫上升、頭暈、噁心等症狀時,可移動到陰涼處降低體溫、協助對方飲用加鹽的冷開水或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如持續不適,請立即就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