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11/06 記者鄭綿綿/專題報導
青光眼由於眼球內的液體受到太大壓力,而造成視力衰退。尤其慢性青光眼初期容易被忽略,高危險群應定期做檢查。此外,青光眼發病有年輕化趨勢,長時間使用電腦,喜歡玩智慧型手機者,都應注意防範。
青光眼誘發成因
典型的青光眼因眼壓過高造成視神經萎縮及視野變窄。此外,外傷、網膜血管阻塞、糖尿病、先天性結構異常、過熟性白內障、虹彩炎、類固醇等皆會造成續發性青光眼。
嚴重的青光眼會使患者眼睛看呈現青綠色。另外,青光眼也有年輕化趨勢,不只是久看電腦及電視,目前流行的智慧型手機,因為長時間盯著手機螢幕,都應注意防範青光眼找上門。
青光眼症狀表現
臨床上又可分為急性以及慢性青光眼。急性類型青光眼,患者平時眼晴可能是正常,但突然間會眼痛和有眼紅的現象,看東西又不清楚,見到光或燈光,就好像有彩虹或光環圍著燈光或光源,有時還會有噁心感,頭痛。
而慢性青光眼,因為容易被忽略,因此需要特別注意防範,由於慢性青光眼開始的跡象不明顯,視力屬於逐漸衰退,開始從側邊視力開始模糊,但中間的視野都還看得清楚,因此容易被忽略,之後視力範圍會逐漸縮窄。
專家看法
眼科醫師張正忠表示,慢性青光眼需要長期控制、定期追蹤,就像糖尿病和高血壓一樣,隨著病情不同給予適當的治療。應定期檢查注意病情變化,進行眼壓及視神經的檢查,注意監測避免讓視神經及視野繼續破壞下去。平常使用用電腦、看電視、注視手機螢幕,應每 30 ~ 40 分鐘就要讓眼睛休息 10 分鐘。
注意事項
慢性青光眼患者往往沒有自覺症狀,等到發覺視力降低時,多半已經是晚期階段。45 歲以上中老年族群,患者糖尿病、高血壓,或有家族性青光眼病史族群者,容易發生青光眼,應定期檢查眼晴,一般建議,每年至少檢查一次眼睛,包括視力、眼壓,及視神經的檢查。如發現已患有青光眼,以及早接受治療。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