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氣虛、濕、熱、風邪 恐釀汗斑
https://i.imgur.com/Sqvcpos.jpg 2019/12/11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汗斑為黴菌感染所造成,容易發生在前胸、後背、脖頸等地方。在天氣溫暖潮濕的台灣,發生的機率就更高了。大人小孩都可能得汗斑,但最常發於青少年及年輕成年人。開業中醫師翁瑞文昨日表示,這種病症跟流汗有很大關係,西醫常用抗黴菌藥物治療,傳統中醫認為,汗斑跟人體免疫力下降、脾胃氣虛,以及濕、熱、風等病邪有關,適合服用藥物、針灸、外治等療法,療程約在半年以上。
翁醫師指出,這種疾病為癬類皮膚病,又稱紫白癜風,具有傳染性,常發生於流汗較多部位,剛開始有如豌豆般大小,之後就會愈來愈多,可使用清濕熱藥物治療,比如消風散、荊防敗毒散等,或是針灸予以祛風、清濕熱,適合取風池、曲池、三陰交、大椎等穴位,外塗藥物以便清熱解毒,比如使用密陀增、硫磺、白附子等,這些藥材磨成粉狀,用醋調成糊狀,塗抹於患處即可。
汗斑為常見表淺徽菌感染所造成的皮膚病,潮濕溫暖氣候及容易出汗的人常會罹患汗斑,患處為分散性淡棕色斑,偶爾可以出現融合現象。汗斑容易復發,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產生汗斑,等到流汗時汗斑就會刺刺癢癢。黃種人可能有脫色素白斑出現,患處表面輕度皺紋,中醫治療方式如同足癬,主要以外治法為主,適合取硫黃、滑石、大黃、雄黃、甘石、輕粉,上述藥材磨成粉用紗布袋包好,洗澡後擦拭,每日擦拭二次。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