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新勢力綜合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330|回復: 0

[生活保健] 溫差也會損傷神經

[複製鏈接]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5-7-10 00:00
  • 簽到天數: 3089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皮卡丘 Lv:100
    發表於 2025-6-14 23: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25/06/14 11:11 健頻道/綜合報導

    炎炎夏日,要提防的不只有中暑!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表示,無論是待在過冷的空間,或暴露在過熱環境中,對神經系統的傷害都不容小覷,長期下來,可能發生「溫度敏感神經病變」,統計顯示,每年夏季有約 15% 的人出現這類症狀,但多數人並未重視,以為只是暫時不適。

    症狀通常有:手腳異常麻刺感、燒灼感或刺痛,甚至對溫度變得極度敏感。謝炳賢指出,現代人夏天容易出現冷氣病、熱痙攣、溫度敏感神經病變、三叉神經痛,並提醒,如果出現持續性的神經異常症狀,如麻木、刺痛、無力或疼痛,請儘快就醫檢查,避免問題惡化,別讓一時的舒適變成神經系統的長期負擔。

    ●冷氣病:「空調綜合症」或「空調不適應症」,當冷氣溫度設定過低(低於 26 度)時,血管急速收縮,大腦供血減少 20%,引發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更可怕的是,持續 2 - 3 週後,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出現心悸、失眠、焦慮、頭暈等不適症狀。

    ●熱痙攣:又稱熱性驚厥、熱性抽搐,是一種癲癇發作,伴有體溫升高的症狀但是並無任何潛在的康問題。在全身性發作時,患者會全身僵硬、手腳抽搐。當室外溫度飆升到 35 度以上,且持續活動超過 30 分鐘,你可能會突然感到肌肉劇烈疼痛、不主抽搐,這就是「熱痙攣」的前兆。

    原因是高溫導致大量出汗,體內電解質(特別是鈉、鉀)嚴重流失,神經傳導受到干擾。神經細胞需要這些電解質來維持正常的電位差和訊息傳遞,一旦缺乏,神經系統就會發出警訊。研究指出,熱痙攣若不及時處理,可能進一步發展為「熱衰竭」甚至致命的「熱中風」。

    ●溫度敏感神經病變:反覆在冷熱環境間快速切換(如從 35 度的戶外進入 18 度的冷氣房),會讓周邊神經承受極大壓力,尤其是手腳末梢的微小神經纖維特別脆弱。長期下來,這些神經可能發生「溫度敏感神經病變」,表現為手腳異常麻刺感、燒灼感或刺痛,甚至對溫度變得極度敏感。

    這種情況通常是周邊神經病變的一種表現,尤其在糖尿病患者中較為常見。 統計顯示,每年夏季有約 15% 的人出現這類症狀,但多數人並未重視,以為只是暫時不適。針對不同原因引起的溫度敏感神經病變,可能需要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例如針對自體免疫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劑。

    ●三叉神經痛:夏季貪吃冰品或長時間面對冷氣出風口,可能引發「三叉神經痛」急性發作。是種極度疼痛的神經病,被形容為電擊般劇痛,主要影響面部。冷空氣直接刺激面部三叉神經末梢,或冰冷物刺激口腔內的神經終端,都可能觸發發作。一旦發作,即使只是輕微觸碰面部,都可能引發無法忍受的疼痛。

    夏天保護神經系統 4 招

    ●溫度適中原則:冷氣溫度建議設定在 26 - 28 度,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 8 度。

    ●補充電解質:戶外活動前後補充電解質飲料,而非單純喝水,預防神經傳導異常。

    ●避免溫度衝擊:從戶外進入冷氣房前,可在緩衝區域待 5 - 10 分鐘,讓身體逐漸適應。

    ●定期活動:即使在冷氣房,也要每 30 分鐘起身活動 3 - 5 分鐘,促進血液循環。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NG新勢力綜合論壇

    GMT+8, 2025-7-10 06: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